
2005年09月 — 2008年06月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心理学方向),法学博士
2002年09月 — 2005年07月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心理学方向),法学硕士
1998年09月 — 2002年07月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工学学士
2017年10月 — 2018年09月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Fulbright Visiting Research Scholar
2011年01月 — 至今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副教授
2008年07月 — 2010年12月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讲师
2023年:2022年天津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22年:2005学报论文入选《中国社会心理学文选1919~2019》
2022/2019/2017/2015年:BESC Best Student Paper Runner-up Award/
BESC Promotion Award/ BESC特邀论坛组织奖/ BESC Best Paper Award
2022/2020年:天大/ 南开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20年:《国际心理学杂志》2018-2019年度TOP DOWNLOADED PAPER
2019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优秀专业委员会奖
2018年: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8年:首届“苏驼奖教金”获得者
2017年:第十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华人新秀奖”论文三等奖
2017年: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
2016/2008年: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三/ 二等奖
2016/2015年:南开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奖
2016年:南开大学第七届“良师益友”提名奖
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9年:亚洲社会心理学会(AASP)第二届Jung Tae-gon青年学者奖
2009年:2006—2008年度天津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优秀社科工作者
2008年: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科普类)一等奖
学术兼职:
BESC 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
UCBCN '13, CCBD '15, KSS '17 '18 '22, BESC '17—'21 (技术)程序委员会 委员/Special Session Chair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理事/ 大数据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青年工作委员会 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 网络心理分会 委员
中国社会学会 技术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理事/ 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理事
中国仿真学会 人工社会专业委员会 委员
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 常务理事
天津市心理学会/ 天津市社会学会 理事
Selected Papers:
[1] 乐国安, 陈浩, 张彦彦. (2005). 进化心理学择偶心理机制假设的跨文化检验. 心理学报, 37, 561–568.
[注: 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被选入 周晓虹主编. (2022). 中国社会心理学文选1919~201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Luo, S., Chen, H., Yue, G, Zhang, G., Zhaoyang, R., & Xu, D. (2008). Predicting marital satisfaction from self, partner, and couple characteristics: Is it me, you, or u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6, 1231-1266. [SSCI]
[3] Chen, H., Luo, S., Yue, G., Xu, D., & Zhaoyang, R. (2009). Do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in China?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6, 167-186. [SSCI]
[4] 陈浩, 薛婷. (2010). 精细化的社会认同模型: 集群行为理论的新发展.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 77-83.
[注: 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 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5] 陈浩, 薛婷, 乐国安. (2012). 工具理性、社会认同与群体愤怒: 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19, 1-11.
[6] 陈浩, 乐国安, 李萌, 董颖红. (2013). 计算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共同机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9, 87-93.
[注: 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1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7] 薛婷, 陈浩, 乐国安, 姚琦. (2013). 社会认同对集体行动的作用: 群体情绪与效能路径. 心理学报, 45, 899-920.
[8] 乐国安, 董颖红, 陈浩, 赖凯声. (2013). 在线文本情感分析技术及应用. 心理科学进展, 21, 1711-1719.
[注: 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月刊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 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
[9] 赖凯声, 陈浩, 钱卫宁, 周傲英. (2014). 微博情绪与中国股市: 基于协整分析. 系统科学与数学, 34, 565-575.
[10] 赖凯声, 陈浩, 董颖红, 乐国安. (2014). 情绪能预测股市吗? 心理科学进展, 22, 1770-1781.
[注: 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15年第3期全文转载]
[11] 薛婷, 陈浩, 赖凯声, 董颖红, 乐国安. (2015). 心理信息学: 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心理学新发展. 心理科学进展, 23, 325-337.
[注: 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12] 董颖红, 陈浩, 赖凯声, 乐国安. (2015). 微博客基本社会情绪的测量及效度检验. 心理科学, 38, 521-528.
[注: 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
[13] Dong, Y. H., Chen, H., Tang, X. J., Qian, W. N., & Zhou, A. Y. (2015, October). Collective emotional reaction to societal risks in China. In: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p. 557-562. IEEE Press. [EI]
[14] Dong, Y. H., Chen, H., Tang, X. J., Qian, W. N., & Zhou, A. Y. (2015, October-November). Prediction of social mood on Chinese societal risk perception. In: Proceedings of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ehavioral, Economic and Socio-cultural Computing, pp. 102-108. IEEE Press. [EI]
[15] 陈浩. (2016). 中国社会情绪的脉搏:网络集群情绪的测量与应用. 见 胡泳, 王俊秀 (编), 连接之后: 公共空间重建与权力再分配 (pp. 288–303).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16] 卢俊, 陈浩, 乐国安. (2017). 松-紧文化: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新维度. 心理科学进展, 25, 887-902.
[17] 王琰, 陈浩. (2017). 人以天地之气生: 气象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心理科学进展, 25, 1077-1092.
[注: 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1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8] 陈浩, 冯坤月. (2017). AI产生创造力之前: 人类创造力的认知心理基础.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 13, 35-41.
[注: 全文被编入CCCF出版发行150期纪念文集《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优秀文章精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19] Lai, K. S., Lee, Y. X., Chen, H., & Yu, R. J. (2017). Research on web search behavior: How online query data inform social psychology.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0), 596-602. [SSCI]
[20] Chen, H., Lai, K. S., He, L. N., & Yu, R. J. (2020). Where you are is who you are? The geographical account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536. doi: 10.3389/fpsyg.2020.00536 [SSCI]
[21] Wang, X. J., Chen, H., Chen, Z. S., & Yang, Y. (2021). Women’s intrasexual competition results in beautification.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2(5), 648-657. [SSCI]
[22] 陈浩, 洪斌, 赖凯声. (2021). 宜人性之殇: 收入不平等对国家宜人性人格与国民健康指标间关系的系列负性调节效应.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1, 190-219.
[23] Chen, H., Wang, X. J., Zang, H. L., & Guinote, A. (2021). Being a tough person in a tight world: Cultural tightness leads to a desire for musculari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doi: 10.1016/j.jesp.2021.104183 [SSCI]
[24] Wang, X. J., Chen, H., & Chen, Z. S., & Luo, S. H. (2022). An exchange orientation results in an instrumental approach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doi: 10.1111/bjso.12530 [SSCI]
[25] Wang, X. J., Chen, H., & Chen, Z. S. (2022). Women's self-objectification under competition when they believe sex is power.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51, 2837-2854. [SSCI]
[26] Wang, X. J., Chen, H., Shi, J. X., & Chen, Z. S. (2022). Threatened humanity in a tight world: Cultural tightness results in self-objectification. Group Processes & Intergroup Relations. doi: 10.1177/13684302221097842 [SSCI]
——————————————————————————
注:下划线为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ship).
著作:
[1] 盛明明, 陈浩. (2019). 影响国家创新能力的宏观社会生态因素: 生命史理论的扩展假说. 中国经济出版社.
[2] 赖凯声, 陈浩. (2020). 亲和性假说: 区域人格影响健康的大数据分析. 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科生课程:
《心理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数据分析与软件应用》
研究生课程:
《心理测量》(学硕)
《高级心理统计学》(合开, 专硕)
指导硕士研究生:
2011级: 李天然, 罗晓红
2012级: 曹秋爽, 路丽丽
2013级: 黄利明, 林琳, 王艳
2014级: 李琼琼, 王蕾
2015级: 董超, 陈辰, 金丹琼, 苏佳佳
2016级: 刘书冰, 冯坤月, 张寒雪
2017级: 臧慧琳
2018级: 洪斌, 韩晶晶, 逯雁洁, 王冉
2019级: 杜美含(天大), 胡菊璐, 罗珏, 田雨, 张硕(天大)
2020级: 莫廷瑞, 代玲丽, 黄路梦, 肖政杰, 应玘烜(天大)
2021级: 李博(天大), 刘帅祺, 孟世醒, 聂珠卉, 秦鸿菲, 张乐平(天大), 张思宇
2022级: 韩雯慧, 李鑫(天大), 梁诚, 马艺闻(天大), 邬炜东, 张月, 邹雨含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2005级: 古丽扎努尔, 孙思玉, 张梦舒
2006级: 马慧, 木拉丁江, 裴杨, 所俊梅
2007级: 李晓依, 李妍, 刘依冉, 马颖
2008级: 付萌, 彭晓荫, 周丽娜
2009级: 唐德龙, 许新竹, 赵慧欣
2010级: 安楠, 金书博, 于滢
2011级: 代文斌, 邓洁, 郑晓芳
2012级: 戴玉婉, 高永睿, 刘书冰, 明洋
2013级: 苏丽媛, 臧慧琳, 张光耀
2014级: 刘奕男, 穆蔚琦
2015级: 叶淑娟
2016级: 柳泽宇, 王艺霖
2017级: 库都尼戈, 李东启
2018级: 韩雯慧, 纪馨玉, 张夏怡
2019级: 陈思坦, 吴金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