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总结丨刘晓光:DeepSeek原理及其在公共治理中的应用

发布者:娜菲沙·哈力克时间:2025-04-10浏览数:

2025年4月3日下午,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的“数智治理认知工作坊”第二期在学院144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讲座以“DeepSeek原理及其在公共治理中的应用”为主题,特别邀请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副院长,天津市政协委员、河北区政协副主席刘晓光担任主讲嘉宾,政府学院院长吴晓林教授、副院长郭道久教授出席。讲座由吴晓林教授主持,学院本硕博学生及教师代表参与交流。

刘晓光教授长期从事搜索引擎、云计算、区块链与网络空间安全等方向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兼具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产业化实践经验。他与百度、阿里、华为等头部科技企业有着长期产学研合作,其研究成果在实际产品中广泛应用。在公共事务领域,刘教授也积极投身社会治理,是推动技术成果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实践者。

刘晓光教授以清晰的技术框架和丰富的案例素材,系统阐释了新一代大语言模型DeepSeek的结构原理与关键优势。他指出,DeepSeek在语义理解、知识生成和复杂问题推理等方面表现突出,是当前人工智能认知系统发展的代表性成果。DeepSeek采用模块化的建构方式,具备结构灵活、可控性强、知识融合自然等技术特点,能够有效适应公共治理中信息高度异质化、任务目标多元复杂的实际需求。刘教授重点介绍了模型的基础预训练、知识增强机制与微调适配流程,并以政策语义分析、政务知识问答、城市管理协同等多个真实场景为例,展示了模型在提升政府响应效率、优化服务供给、辅助科学决策等方面的广阔前景。

刘晓光教授特别强调,在公共治理这一复杂系统中,引入认知类人工智能模型,不仅是信息处理能力的延伸,更是治理理念的一次革新。他认为,技术进步为建设“认知型政府”提供了现实可能,而模型的治理适配能力将成为未来智慧政府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谈及模型的社会适配性与治理伦理问题时,刘教授指出,大模型的透明性、安全性与可控性是公共领域应用的基础保障,技术研发必须在制度规则、价值导向与公众利益之间建立稳定的平衡机制。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就模型如何嵌入现有政府治理体系、AI工具应用中的伦理规范与数据安全、科研人员与政策制定者如何有效协同等议题踊跃发言,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思考。刘晓光教授逐一回应,并鼓励在场同学增强跨学科意识,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公共管理知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中

通过参加本次“数智治理认知工作坊”,学院师生深入学习了新一代大语言模型DeepSeek的核心原理及其在公共治理中的实际应用,加深了对人工智能与公共管理跨学科融合的理解。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该系列活动,邀请更多来自前沿技术、政策、产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与方法,为构建开放、智能、有温度的数字治理体系贡献南开智慧。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2020

  • 学院公众号
  • 校友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