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下午,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的翔宇实务讲堂暨第16期“中国经验进校园”讲座在学院325会议室成功举办。海南人大理论研究中心负责人、《民声》期刊主编张骐严研究员受邀作讲座,围绕“人大理论研究体系创新的海南实践”这一主题,分享了海南省在人大制度理论研究、自贸港法治建设及跨学科协同创新的前沿探索。政府学院副院长郭道久教授、贾义猛副教授、《民声》期刊编辑黄杰老师一行出席,本次讲座由副院长郭道久教授主持,学院本硕博学生参与交流。

讲座伊始,郭道久教授对张骐严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其颁赠“翔宇实务讲堂第十六期”主讲纪念奖牌。

张骐严首先介绍了海南省人大理论研究中心的定位与使命,该中心自2024年1月成立以来,深耕人大制度基础理论,重点突破“制度本质与实践逻辑”“新兴学科开拓”“比较研究与话语建构”三大研究维度,成为新时代人大制度研究的重要阵地。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心阐释人大制度作为“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通过预算预审、立法协商等机制,展现人大在政府治理中的实质性作用。此外,中心在全国大力推动“民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结合”为指导,挖掘民本思想、民生实践的历史渊源,并开展“中西方民主制度比较”,通过分析美国“资本民主”、北欧福利民主等模式,提炼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为构建中国自主的民主话语体系奠定基础。
张骐严在讲座中特别分享道,海南省人大理论研究中心积极突破传统,打造科研生态新范式,以机制创新破解“小省大科研”难题。中心直属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下设理论研究部、期刊编译部,集聚985高校及海外博士人才,突破传统机关研究室的行政化模式,科研人员可专注于立法评估、政策调研等实务导向型课题。另外,中心改版机关刊物《民声》为学术期刊,60%的版面用于刊发原创理论文章,并设立“乡村振兴”“海南文史”“文化与创意产业”等核心栏目,打破“唯篇幅、唯资历”的传统标准,成为连接学术前沿与实务创新的桥梁。

面向未来,张骐严指出中心将以“借智借力”为策略,推出三大合作计划,诚邀高校与科研机构共绘“研究地图”:首先,围绕自贸港立法难点、全过程民主实践、民学研究基础等方向,开放横向课题合作,提供调研支持与政策转化通道;其次,通过定期举办“自贸港治理前沿”研讨会等方式,邀请学者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案例调研,提供实地调研便利与数据支持,打造“学术成果—政策建议—实践反馈”的闭环;再次,除《民声》期刊外,中心建立“内参直报”机制,优秀研究成果可通过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直接报送省委及中央相关部门,借助多种手段打造多元化的学术成果传播网络。
在交流环节,在场师生围绕立法重点领域、话语库建设争议、论文发表与合作等提出具体问题,张骐严老师对此进行了回应。学院师生表示,讲座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极具启发意义。


讲座尾声,郭道久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海南省的实践证明人大制度研究既需要“坐冷板凳”的理论深耕,更离不开“走进改革一线”的实践自觉,期待双方机构能够以此次合作为起点,未来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创新贡献智慧。

“翔宇”实务讲堂暨“中国经验进校园”系列讲座是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精心打造的一个结合理论与实践教育的新平台。学院在厚植理论教育传统的同时,力促理论与实务的深度融合,特开办“翔宇”实务讲堂暨“中国经验进校园”讲座。实务讲堂秉承“允公允能”的理念,遵循“实务者讲实务”的原则,将蕴含中国智慧、体现中国特色的经验引入校园,让实务工作者同青年学生与专家学者互动交流,共同提炼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密码”,促进理论与实务的互动,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据悉,政府学院团委及研究生会将持续承办“翔宇”实务讲堂暨“中国经验进校园”讲座,邀请实务领域的专家进入大学讲堂,分享交流中国治理的经验,让师生能够直面丰富多元的现实情境,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