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校际共建启新程 ——南开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开展"知行南开·求是人大"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娜菲沙·哈力克时间:2025-04-01浏览数:


2025年3月29日下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本科生党支部、政治学硕士生党支部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2024级社会政策硕士生党支部、博士生第一党支部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举办“知行南开·求是人大——学习两会精神”支部共建活动。两校40名党员代表通过沉浸式展演、专题宣讲、小组研讨、校史展参观等多元形式,构建理论学习与实践研学的立体化教育矩阵,深化对全国两会精神的学思践悟。

活动伊始,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本科生党支部书记东韡妍向大家表示欢迎。她指出,此次共建活动是深化校际党建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的常态化机制,搭建起两校青年党员思想交流的桥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2024级社会政策硕士生党支部书记徐婧瑶表示,感谢母校对本次活动的支持,期待以此次共建为契机,充分发挥政治学与社会学的学科优势,在党建引领下加强党员交流合作,探索支部共建的多维联动机制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恩来精神展演团的冯珏、贺赛同学为在场党员进行了《人民的总理》主题展演,生动诠释了周恩来总理鞠躬尽瘁、内外兼修的形象。冯珏通过《最后的日子》情景再现,以总理病榻办公的细节描摹,彰显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丰碑;贺赛在《周恩来与容止格言》中,以青年周恩来"面必净、发必理"的修身准则为切入点,诠释新时代党员"内外兼修"的成长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延河讲师团成员崔灿作《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历史长河中的"人大"之声》主题宣讲,系统梳理从陕北公学到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的红色基因传承,通过“中国不会忘,因为有陕公”“毛主席万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东方风来满眼春”等历史坐标,解码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实践密码

在理论学习环节,徐婧瑶带领大家共同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减乘除》,内容紧扣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核心要义,通过"加法擦亮民生底色"阐释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政策增量;以"减法提升行政效能"解析简政放权、流程再造的治理革新;用"乘法激活创新动能"揭示科技赋能、要素聚合的发展机遇;借"除法破除制度壁垒"剖析深化改革、畅通循环的攻坚方向。通过解析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政策逻辑与发展蓝图,帮助青年党员深入理解国家治理体系。

在活动讨论环节,两校党员组建了六个跨校研究小组,围绕“南开政学启新思,人大社研悟两会”主题,在政治学、社会学、公共政策等学科视角下探索两会精神的内涵,分别就“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教育‘双减’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与医保支付体系”“加速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与长租房市场”“推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分别完成五分钟主题宣讲。在成果汇报环节,各位党员积极踊跃发言,分享对以上领域的真知灼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随后,两校党员共同前往南开大学海冰楼,参观“爱国奋斗·公能日新”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该展览以百年南开一以贯之的爱国报国为主线,展现了南开的爱国初心、报国使命为国担当。通过"育才救国、兴学图强""改革奋进、科教兴国"等七大历史板块,全体党员全景式感悟南开大学"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传统。展览中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徒步南迁的实物史料、新时代南开科研成果转化案例等,引发了在场党员对"爱国三问"的当代思考。

本次共建活动创造性构建“主题宣讲锚定方向、理论学习夯基铸魂、小组研讨启智润心、参观展览砺行明志”的四位一体教育闭环,通过多维度资源整合、全链条能力培养,实现了党建育人与学科特色的深度耦合。不仅突破传统理论学习的单向灌输局限,更以"浸润式+互动式"教育场景激发青年党员的自主思考能力,为新时代高校协同党建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未来,两校将以“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为导向,持续深化支部共建内涵,通过组织生活联过、主题党日联办、党员教育联学等制度化安排,构建跨校支部联动长效机制;创新开展“红色故事共讲”“党建案例共研”“党员承诺共践”等特色活动,推动组织力提升与党员作用发挥同频共振。双方计划定期举办支部建设经验交流会,共同培育具有示范效应的党建共建品牌,着力打造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实践范例。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2020

  • 学院公众号
  • 校友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