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小虎)近日,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来到甘肃省广河县考察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情况。精准扶贫政策是国家在扶贫新时期提出的解决贫困问题的国家战略和政策方针,地方政府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是直接影响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最直接因素。广河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方,是一个回族和东乡族等少数民族高度集聚的国家级贫困县。总面积538平方公里,人口20.7万,95%为农业人口。广河县自然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发,是国家级、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实践队先后来到广河县政府扶贫办和城关镇扶贫工作站了解当地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情况。据扶贫办主任马晓琳介绍,广河县形成了一整套的扶贫工作机制,要求在扶贫过程中遵循“八准”原则,进一步确保扶贫工作体现精准性。在扶贫对象的认定中形成了“12345”贫困人口进出识别机制,即:一核(农户收支情况);二看(家庭生产生活条件);三比(收入、住房、财产状况);四评议(农户申请、小组初评、村两委审议和村民代表决议);五公示(村乡两级公示和县级公告)。做到了精准识别扶贫人口,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确保了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随后,马晓琳带领实践队员参观了广河县扶贫开发工作资料展示,并分别介绍了当前开展的扶贫工作和即将推行的扶贫项目。实践队员一边阅览扶贫图文资料,一边聆听讲解,对基层扶贫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下午,实践队拜访了城关镇扶贫工作站,马华站长跟实践队员细致介绍了城关镇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并谈了自己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看法。马华认为广河县资源贫乏、基础设施落后,贫困面大、深度高,扶贫难度非常大。目前采取的措施包括道路硬化、灌溉系统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比较明显。资金帮扶、技术培训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很大的局限。他表示,扶贫对象的脱贫意愿对扶贫成效有着较大的影响。部分扶贫对象“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脱贫积极性不高,对扶贫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同时,他也表示正在积极采取相应对策,确保顽固贫困能够早日克服。
一天的访问和学习,让实践队员进一步了解了基层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相关情况,对基层扶贫政策执行的不易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也深深感觉到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扶贫的紧迫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