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环球时报助力学生实践】政府学院暑期实践队赴北京师范大学调研“免费师范生”政策执行情况

发布者:时间:2016-09-05浏览数:


(通讯员:王志浩)2016年7月20—21日,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五名本科生组成的暑期实践团队,赶赴北京师范大学就“免费师范生”政策开展调研活动。

        免费教育师范生是指报考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之一后有条件地接受免费师范教育(Free normal education)的学生。截至2016年,“免费师范生”政策正好执行了10年。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

        项目组在进行实际调查之前,提前研究了与项目相关的学术论文,了解了相关的新闻资料,以充分了解所要研究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背景和舆论评价,明确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深入了解及学习“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基础之上,与团委老师、学生党员、少数民族同学充分讨论,交换意见,为制定问卷、确定访谈内容、进行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此次赴北京师范大学,实践队重点开展了两项任务,一是问卷调查,二是重点访谈。实践队在北京师范大学邀请在校同学填答问卷,并以小礼物相送。通过问卷调查,成员们发现:由于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于责任与义务构成因素的担忧以及人生规划的限制等三方面原因,免费师范生陷入了一定的身份认同困境;很多免费师范生对于国家政策其实并不了解,而当初只是为了升学才选了免费师范生,因而在大学生活中体现出了学习动力不足、对教师职业认识模糊、个人规划不足等问题;回生源地工作的政策要求与免费师范生自身的流动意愿之间存在更突出的矛盾,毕业后直接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制度安排与学生的升学意愿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刺激免费师范生的教育需求,是农村家庭选择免费师范生教育的主要原因,但是个体的流动意愿与政府的政策要求之间的矛盾导致免费师范生就业偏离政策初衷,因此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调整的关键。

        经协调,本实践团队得以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面向留校同学发放问卷。


       

        此外,实践队还积极联系到北京师范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就“免费师范生”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访谈,实践队发现“免费师范生“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优秀生源的供求错位;免费师范生教学与学校教学定位不一致;免费师范生的示范效应与跟进存在不对称;免费师范生的示范效应并不明显,除了改善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师范生生源之外,对其他地方院校的师范生招生没有明显影响,而多数地方也并没有积极跟进且在地方师范院校推广免费的师范生教育;免费师范生政策在为北京师范大学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也与大学自主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培养免费师范生使师范大学的办学成本提高,对学校自主发展规划的实现和对就业率及声誉产生一定影响。

        实践队计划9月初开学季赶赴内蒙古赤峰地区,面向高中生和当地教育系统就“免费师范生”政策继续展开调研。


   

        

        这是与“小实”的合影。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2020

  • 学院公众号
  • 校友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