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南开大学MPA联合会组织23、24级共40余名MPA在校生,赴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东疆亲海公园开展访学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素质能力,深入了解天津港产城融合发展情况和最新成果,推动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港口物流、生态保护、海洋经济等领域的跨学科实践平台和学习交流渠道。

访学团首先抵达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观看宣传片和沙盘模型。这座全球首个“七彩码头”,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象征“枢纽、服务、安全、环保、效率、智慧、兴盛”,展现了天津港“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的建设成果。该码头于2021年10月17日正式运营,拥有3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码头岸线总长1100米,前沿底高程-18米,设计年吞吐量250万TEU。参观过程中,码头的全流程无人自动化作业场景令同学们深感震撼:人工智能搬运机器人(ART)穿梭于堆场,“5G+北斗”技术支撑的智能闸口实现车辆快速通行,清洁能源设备覆盖全场,构建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绿色用能体系,成功实现零碳排放目标。在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加持下,天津港进一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进程。



访学团随后抵达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码头。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交通便利,服务旅客辐射华北、东北、西北等广大地区,是首都北京和雄安新区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旅客通道。作为北方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邮轮母港,其码头岸线长达1112米,前沿水深-11.5米,可靠泊22.5万吨级国际邮轮,年设计旅客吞吐能力92万人次。开港以来,皇家加勒比、歌诗达邮轮等10家邮轮公司相继开辟了日韩为主5至10晚的母港航线,成为拉动天津邮轮经济和周边高端旅游市场发展的强劲引擎和重要载体。通过听取有关讲解介绍,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邮轮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从船舶代理、旅游服务到金融保险,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凸显了天津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的枢纽地位。课本中的“协同发展”在此处具象化为港口与城市、产业与生态的共赢模式。


访学团最后来到东疆亲海公园实地参观。作为天津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网红打卡地”,东疆亲海公园以其壮丽的海上日出和丰富的亲海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天津市通过实施“871”生态工程重点项目,采取退养还滩、湿地修复等举措,将昔日荒滩蜕变为市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东疆亲海公园的焕新再出发融合了生态保护、民生需求与经济增长三重逻辑,是公共管理创新的鲜活案例。


港口不仅是物流枢纽,更是创新治理的试验场。从传统码头到“七彩智港”,从邮轮母港“流量变现”的开放魄力到亲海公园“向海而生”的可持续智慧。同学们透过自动化码头船舶的汽笛声与亲海公园拍打的浪潮,触摸到中国港口转型升级的双重脉络。智慧化不是冰冷的机器替代,而是通过数据共享打破行政壁垒;绿色化亦非单纯的环保指标,需在文旅融合、产业升级中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未来,南开大学MPA联合会将持续打造“行走的课堂”,推动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
供稿:南开大学MPA联合会